
電話:13819106009
郵箱:tujianhua@126.com
銷售經理
林先生:0571-87605270
???????????? 0571-88834281
手機:18158100157
郵箱:570989546@qq.com
傳 真:0571-88834281
地 址:杭州市上城區秋濤路18號中針商務大廈705
碳達峰、碳中和成熱詞!深圳多家企業按下減碳“快進鍵”
4 月 16 日,深圳市媽灣電廠碼頭,海面上泛起層層漣漪。不遠處,一條電纜連接著岸上的供電箱與岸邊的運煤船,正為靠岸卸煤的輪船提供電源。"以前,卸煤靠岸,需要燃燒柴油,自從岸電改造后,船不用燒柴油了,每年可替代燃油量 1782 噸,減少二氧化碳減排量約 5768 噸。"媽灣電廠工作人員向深晚記者打開了話匣子。
2020 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 2030 年前達到峰值,力爭 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隨著這一目標的提出,碳達峰、碳中和成為今年熱搜的關鍵詞,引發各方關注。近日,深晚記者調查發現,深圳多家企業紛紛探索減碳路徑,加快推動企業綠色發展。專家稱,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推進,或撬動多行業轉型變革。深圳在邁向"碳達峰、碳中和"的路上,大有可為。

▲在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媽灣電廠探索減碳路徑。
一家燃煤電廠的減碳實踐
4 月 16 日,深晚記者來到媽灣電廠。一艘運煤船緩緩地駛向岸邊。媽灣電廠技術人員正熟練地接駁電纜,為輪船提供岸電服務。
忙碌的現場,看不到輪船排放的滾滾黑煙,聽不到船舶機器的聲聲轟鳴。"過去,柴油發電機不斷發出聲響,自從使用岸電后,輪船靠岸只需 15 分鐘,就能完成插電過程,靠港船舶廢氣亦實現了‘零排放’。" 一名工作人員說。
今年 , "碳達峰"和"碳中和" 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成為近期刷屏的熱詞。媽灣電廠董事長李超真切地感受到,一場新的綠色變革即將到來。
"以岸電改造代替柴油的降碳之路,是媽灣電廠減碳行動的小切口。"李超在接受深晚記者采訪時表示,媽灣電廠在實現煙氣超低排放、清潔生產處于世界領先水平的基礎上,積極探索煤電的低碳路徑,先后采用國際先進的設計技術和制造工藝,進行汽機通流改造。改造后,六臺汽輪機用相同的能耗增加做功功率 16 萬千瓦,可減少燃煤使用 11 萬噸標煤,相當于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 29 萬噸。

▲媽灣電廠采用國際先進的設計技術和制造工藝,進行汽機通流改造。
據介紹,媽灣電廠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十二五"時期的年均 882 萬噸,下降至"十三五"時期的年均 708 萬噸。媽灣電廠持續加強節能先進技術應用和運維優化,各機組單位發電量碳排放強度由"十二五"時期的 903 千克二氧化碳 / 兆瓦時,下降至"十三五"時期的 866.4 千克二氧化碳 / 兆瓦時,降幅為 4.05%。
這一變化看似微小,但其背后關乎能源結構的優化、技術的革新等。隨著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媽灣電廠成立了工作研究小組,探索企業低碳發展的實施路徑。
如何進行探索?面臨什么難點?李超介紹,技術是當前面臨的一大挑戰。離岸封存技術是實現二氧化碳大規模消納的最可行技術路線之一,媽灣電廠地處南海之濱,具有極佳的二氧化碳近海封存地理條件,電廠升級改造計劃致力于開展二氧化碳咸水層封存等 CCUS(碳捕獲、利用與封存)研究和項目推進,最終實現燃煤電廠的碳中和。
未來,媽灣電廠計劃建設低能耗的年捕集十萬噸級二氧化碳捕捉裝置及綜合應用中心。同時,將媽灣電廠打造成為深圳地區碳捕集應用技術研究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不過,這一過程依然需要技術的革新與時間的推進。

▲從曾經的高能耗燃煤電廠轉型成為清潔能源企業,實現超低排放。
"雙碳"背景下企業的機遇與挑戰
4 月 19 日,深圳市坪山區龍田街道工業區一間廠房里,燈火通明。2000 臺機器正徐徐運轉,歷經圖紙研發設計、零部件加工、部件匹配、整合組裝等工序后,一臺臺太陽能光伏制造設備整機測試成功。
在碳達峰、碳中和的背景下,這家生產太陽能光伏制造設備的新能源企業正忙地不可開交。光伏是將太陽光輻射能直接轉換為電能的一種新型發電系統,亦是一種可再生清潔能源。隨著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光伏領域成為了新能源行業關注的熱點領域之一。

▲工作人員正在檢查太陽能光伏制造設備。
"在政策利好的影響下,我們公司的產量和銷量,相比去年同期,均有 90% 的增幅。"深圳市某新能源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明(化名)告訴深晚記者,為了滿足大量訂單需求,該公司開設了 15 條設備生產線。
劉明提到,太陽能光伏產業的核心技術在于"光轉電"。該公司正開展相關研發,屆時太陽能電池電能轉換率將由原先的 22% 至 23% 提升至 25%,這將會為實現碳中和、碳排放目標和新能源行業綠色發展提供強力支持。
不過,令劉明擔憂的是,太陽能光伏發電生產需要用到金屬硅、多晶硅等原材料。隨著新能源行業的發展,近期部分原材料上漲,企業制造成本激增,他擔心擴大生產線會造成產能過剩等問題,目前企業仍處于觀望階段。
遠在 85 公里外的光大環保能源(博羅)有限公司有另一番新的景象。4 月 19 日,在該公司垃圾焚燒廠中央集控室 ,屏幕顯示著垃圾焚燒發電各環節的監控圖像。在垃圾吊控室中,2 名操作員正專心推移著操作桿,隔著玻璃"指揮"巨型鋼爪,如同游樂設施"娃娃機"一樣抓取垃圾,往焚燒爐"喂料"。

▲光大環境垃圾焚燒發電廠。
"垃圾發電項目以生活垃圾焚燒產生的熱量來發電,通過替代化石燃料能源的使用,抵銷溫室氣體排放。"該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該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每年可處理生活垃圾約 38.33 萬噸,年上網電量約 1.4 億千瓦時,相當于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14.18 萬噸。
像這樣的垃圾焚燒發電廠,中國光大環境(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光大環境")在全國共有 161 家。光大環境相關負責人介紹,2020 年,光大環境各項目通過垃圾發電及生物質綜合利用等方式,共抵銷了 1423.5 萬噸二氧化碳當量排放。在"碳達峰、碳中和"的背景下,該公司計劃高質量發展垃圾焚燒發電,打造"零碳工廠",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同時,結合生物質發電設施,探索與風電、光伏、儲能相結合的多能互補新模式。
專家建議提前做好技術儲備,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面臨諸多挑戰,社會各界均在紛紛探索。究竟如何更好地實現?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銀湖新能源戰略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環境科學博士劉宇在接受深晚記者采訪時表示,碳達峰、碳中和是一項全局性、戰略性工程,關乎環境保護、能源轉型、經濟發展等。從碳中和實現的方法看,可以通過植樹造林、發展碳捕集技術、推動能源轉型,促進新能源的開發利用等方式推進實現。
劉宇提到,近年來,深圳單位 GDP 能耗和碳排放強度均有所下降。深圳持續優化能源結構,形成了以清潔能源為主的能源結構。不過,當前,實現低成本減碳的空間較小。比如,碳捕集等技術還不夠成熟,技術成本較高,實現碳中和依然面臨著挑戰。如果深圳能夠率先取得突破,將有利于更好地邁向碳達峰、碳中和。從根本上講,優化能源結構、推動能源清潔化轉型,統籌工業、建筑、交通等領域的低碳化發展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路徑。

▲工作人員正在車間忙碌,檢測太陽能光伏制造設備。
針對當前新能源行業部分原材料上漲的問題,劉宇認為,這是正常市場機制發揮作用,是短期的現象,未來會通過市場力量進行調節。在劉宇看來,企業應該謀劃長期目標,既要把握當前的機遇,又要及時瞄準未來市場,提前做好技術籌備。他建議,相關企業可成立聯盟,共同創新探索,提高能源清潔利用率,探索碳捕集等技術。此外,全社會應共同推動垃圾分類、低碳行動等,倡導綠色生活、生產方式。
|